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向暴飲暴食說Bye Bye!

文/林欣儀   編修/林宜美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組

你是否曾有過暴飲暴食(Overeating episodes)的經驗?看到美食就無法抗拒地吃個不停?或者明明不餓,卻吃了大量食物?但吃完之後又充滿罪惡感、自責、後悔的情緒?現今許多人容易藉由吃大量食物,試圖緩解焦慮、沮喪、寂寞、憤怒等負面情緒,然而暴飲暴食後卻又感到內疚、自責,批評自己意志力薄弱。另外,暴飲暴食也可能會導致體重控制失敗、肥胖,甚至會導致嗜食相關障礙症(binge-related eating disorder)的發生,那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改善呢?

神經回饋可以做到!那什麼是神經回饋?「神經回饋是心理治療的一種,藉由測量個案大腦活動,並即時將大腦活動訊號回饋給個案,協助他們學會自我調控大腦訊號,以改善臨床症狀」。過去研究發現,high beta波與女性暴食者無法抑制進食有關,過多的high beta波也與在暴飲暴食階段的食物渴求有關。

施密特馬丁於2015年根據上述文獻回顧,提出了降低Cz的high beta波(23-28Hz)的神經回饋訓練,以減少女性暴飲暴食現象,兩位學者針對34名自陳經常發生暴飲暴食,但未達到臨床飲食疾患診斷標準的女性,隨機分派到以下兩組,每組各17人:(1) 神經回饋組:每周一至兩次,共十次的治療;(2)等候控制組,經過六周等待期,完成後測後再進行治療。兩組皆進行前測與後測,神經回饋組額外接受治療後三個月追蹤測量。神經回饋組每次治療流程如下:

欣儀流程圖

適應期目的是讓個案習慣治療室環境與儀器,並進行腦波測量與調整high beta波的閾值。食物刺激暴露期則將食物圖片放在個案前方桌上,引導個案專注在圖片上,想像食物越生動越好,以引發個案對該食物的渴求。放鬆期則把圖片拿開,要求專注在電腦螢幕上的生理數值,並將high beta波控制在閾值以下(註一)。

  為確保食物刺激具有吸引力,會限制個案在介入前三小時內不要進食,且食物圖片為個案主觀認為最能引發食慾食物的前十名。研究者在前測、後測,以及神經回饋組三個月的追蹤均會測量個案主觀暴飲暴食次數、暴飲暴食引發的痛苦感受、食物渴求、壓力知覺、節食成功的自我效能和幸福感。

結果發現:

  1. 神經回饋組相較於等候控制組,改善暴飲暴食的狀況並減少伴隨的痛苦感受,效果能維持三個月。
  2. 神經回饋組相較於等候控制組,能改善節食成功的自我效能,但效果無法持續至三個月追蹤期。
  3. 神經回饋組後測的食物渴求未顯著低於前測,但三個月追蹤卻低於前測。

總結:藉由降低high beta波的神經回饋可改善個案大腦激發狀態,有效減少主觀暴食次數、減少伴隨的痛苦感受,以及減少食物渴求;並增加自我效能。

若你/妳有暴飲暴食的狀況,且為此感到困擾,那就快來試試神經回饋吧!讓我們一起跟暴飲暴食說bye bye!

圖片來源:

http://cc0.wfublog.com/2015/04/high-quality-cc0-photo-collection.html

註一:High beta波:23-28Hz,與大腦活化狀態有關。

閾值設定:最初的閾值設定為4uV,會根據個案每次療程的基準期做調整,並逐次降低成功率來增加訓練難度,成功率是指個案能將high beta波成功控制在閾值之下的時間百分比,亦即一分鐘內達到閾值的百分比。此篇研究的成功率設定為:療程1至4次為85%、療程5至6次為80%、療程7至8為75%、療程9至10次為70%。

資料來源:Schmidt, J., & Martin, A. (2015). Neurofeedback reduces overeating episodes in female restrained eater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study.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40(4), 283-29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您尚未登入,若您沒有帳號,請點此註冊,或點下方Google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