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重生之路

文/梁琬琳 編修/林宜美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組

梁琬琳圖片2

「張先生,平時的興趣是騎重型機車。半年前某周末時,他騎車兜風,在一處十字路口等紅燈。此時突然有輛高速行駛之大貨車,不偏不倚地撞上張先生所騎乘的機車。張先生被彈出車外十公尺處,但仍意識清楚;他本身雖然有戴安全帽,但差點被大貨車的後輪輾過頭部,幸虧他機警及時轉身,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車禍後,張先生被立刻送至急診就醫,沒有生命危險。張先生於事發後,每天都無法入睡,不斷想起車禍當時的恐怖場景。另外,他也變得不敢再騎機車,連碰到機車都會想起當初頭部差點被壓過的場景,每次事後回想此事時,呼吸急促,也會抗拒接受暴露法的治療,因而無法參與完整的治療過程…。」

  • 呼吸生理回饋(Breathing Biofeedback)針對全程參與暴露期間的困難之輔助

目前創傷後壓力症的治療方式主要是聚焦創傷(Trauma-focused),尤其是聚焦創傷的認知行為療法和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療法。雖然主要兩種的治療方法皆具有療效,而且療效相等。然而,這兩種治療方法中關鍵治療技術— 長時間暴露治療(PE)會要求患者敘說創傷的細節以達到減輕創傷的苦痛,使得患者會感覺到壓力並且抗拒逐漸升高的壓力,因而降低治療的意願度或是中途退出治療。

明顯的低治療反應率與中途退出率往往會讓心理師感到棘手,但最令心理師顧慮的是,治療的參與對於暴露法的療效以及習慣化的產生仍是有其必要性,因此添加輔助的要素或是技巧,或許可以幫助患者減少抗拒感並且增加壓力忍受度。

  • 呼吸生理回饋的輔助成效

目前已經有些研究顯示各種形式的生理回饋有助於症狀的緩解。波拉克(A. Rosaura Polak)等學者的荷蘭研究團隊便探討呼吸生理回饋技術輔助認知行為治療法的成效,想了解呼吸生理回饋技術是否能有效地幫助減輕患者在暴露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壓力感,以提升參與度或是在暴露期間,可以讓患者轉移對壓力的注意力,更進一步地改善症狀的緩解。

這項研究將八位參與者,皆符合CAPS(Clinician Administered PTSD Scales)得分高於或等於45分的實驗標準以及其他篩選條件,隨機分派至以下兩組:生理回饋輔助/合併認知行為治療組(生理回饋組)、一般認知行為治療組(心理治療控制組)。

  • 治療方案介紹

生理回饋組與心理治療控制組皆有使用暴露法。

  1. 生理回饋組:

(1) 第一次的療程:

提供心理衛教,包含呼吸生理回饋設備的介紹,設備是使用RespiFit(見圖)。此次的療程包含使用說明以及在治療期間練習的方式。儀器會測量一分鐘的呼吸頻率,且可以即時回饋患者的練習狀況。若患者呼吸頻率沒有按照已設定好的節奏呼吸,儀器會以聲音作為提醒,讓患者自行調整呼吸頻率。除了在療程中練習,也會安排患者回家作業練習之。

(2) 回家作業:

要求患者每天當處於放鬆期時,練習使用此設備。目的是為了讓患者熟悉呼吸的治療要素,以期望能充分自在地使用此設備讓自己在想像暴露期間能舒緩一些。

(3) 第三次的療程:

患者會被指示在專注於想像暴露期間時的一個或多個情緒頂點,使用呼吸生理回饋放鬆。

  1. 心理治療控制組:

使用常見的想像性與真實情境暴露治療,提供患者心理衛教,教導患者焦慮管理技巧。

  • 在臨床應用方面的推廣性-評估呼吸生理回饋的可行性和患者治療遵從性
  1. 評估可行性

評估呼吸生理回饋使用層面的可行性是基於教導容易度和在療程中的實施情況而定。

  1. 評估患者治療遵從性

評估治療遵從性是以事件影響量表修訂版檢測患者主觀知覺到的症狀緩解程度而定,會於治療前、每一週的治療測量,也會於治療後的一週測量,以作為後續的追蹤。也有使用主觀單位的焦慮程度評分量表作為完成治療的依據標準,當患者的分數降至30分以下時,就表示完成治療。

  • 研究結果

生理回饋組患者的臨床症狀有顯著改善:比起心理治療控制組需要5~18次的療程,但生理回饋組則只需要6~11次的療程。

  • 比較兩組症狀緩解程度

可以發現到生理回饋組患者在第三次的療程之後,其症狀緩解程度明顯地比起控制組的多一些,推論在生理回饋的訓練下,可以發揮額外的療效,使得症狀緩解速度快一些。

  • 在臨床應用方面的推廣性
  1. 可行性:

呼吸生理回饋是一項容易指示且方便於療程中施行的輔助認知行為治療的方法,因為患者在第一次療程中皆能理解操作流程,而且呼吸練習並不會阻礙患者全心全意地投入暴露時的創傷事件。

  1. 治療遵從性:

生理回饋組的患者皆全程參與治療,而心理治療控制組有兩位患者沒有參與完治療。這也顯示出呼吸生理回饋有助於提高患者遵從治療的意願度。

  • 呼吸生理回饋有望成為輔助暴露法的方法

綜觀而言,呼吸生理回饋成為心理師們未來可以結合於認知行為治療法的一項輔助治療要素,因為它的臨床應用層面的可行性高,且可以被用於是一項提高創傷後壓力症的治療療效的策略。

資料來源:

Polak, A., Witteveen, A., Denys, D., & Olff, M. (2015). Breathing biofeedback as an

adjunct to exposure in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hastens the eeduction of PTSD symptoms: A pilot study.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 40, 25-31.

DOI: 10.1007/s10484-015-9268-y

創傷後壓力症案例改寫自《創傷/壓力與精神健康》衛生福利部心理衛生專輯(18)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您尚未登入,若您沒有帳號,請點此註冊,或點下方Google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