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01

從心開始:心跳變異生理回饋幫助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

文/邱資芸、以容榕、楊承浩、朱庭儀
編修/林宜美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組

前言

  當個體遭遇重大創傷事件時,可能會合併憂鬱或焦慮等症狀,若未被妥善治療,可能會干擾個體日常生活與社會功能,或可能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有些職業經常需要面對高強度的挑戰與高壓情境,甚至可能危及自身安全,例如:警察、消防員或軍人。根據美國軍人PTSD的後設分析研究發現,戰後約有5.5%到13.2%的軍人患有PTSD (Kok et al., 2012),因而促使臨床工作者尋找有效治療PTSD的心理方案。

  心跳變異(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測量心跳間隔變化的生理指標,它反映了迷走神經的活性與自主神經的狀態;心跳變異生理回饋(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 HRVB)合併呼吸訓練,已廣泛應用在改善憂鬱、焦慮,以及壓力相關症狀(Gevirtz, 2013),以下將回饋PTSD對個體HRV的影響,以及HRVB是否可以協助PTSD患者適當放鬆、專注呼吸、並減少對創傷線索的過度關注,進而改善身心症狀,提升心理復原力。

一、PTSD與心跳變異

  PTSD患者呈現過高的心率,尤其是暴露在創傷相關的線索,心率的增加可辨識2/3個體是否罹患PTSD(Keane et al., 1998)。心率的增加為自主神經反應之一,PTSD患者除了較高的心率,亦呈現較低的HRV,以及焦慮相關症狀(Minassian et al., 2014; Shah & Vaccarino, 2015)。上述研究顯示,PTSD與個體的心率和HRV具有高度相關。

二、PTSD治療與PTSD合併心跳變異生理回饋

  創傷焦點治療法(trauma-focuses therapy),例如:創傷認知行為療法(trauma-focu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TF-CBT)已被證實有效減輕PTSD症狀。TF-CBT主要是透過8-12次的延長暴露(prolong exposure therapy, PE)治療,要求患者詳細描述創傷事件來重現經歷,並透過認知重述與行為再活化等技術減少患者PTSD相關症狀。Polak等人(2015)將8位慢性PTSD患者隨機分派至常規創傷認知行為療法組(簡稱常規組)與常規創傷認知行為療法合併呼吸生理回饋組(簡稱生理回饋組),並進行療效比較,當患者的主觀痛苦分數(subjective unit of distress, SUDS)低於30即結束治療。兩組在第三次療程時開始關注熱點,即事件中一個或多個會引起患者最大恐懼或情緒喚起的刺激線索,生理回饋組在關注熱點的同時會引導個案進行呼吸生理回饋。結果顯示,常規組治療的次數為5-18次,生理回饋組治療次數為6-11次。常規組與生理回饋組在治療後皆顯著降低PTSD症狀(以事件衝擊量表[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 IES-R]測得),生理回饋組從第三次療程開始關注熱點起,症狀緩解的速度相較於常規組更快,由此可知呼吸生理回饋可結合常規創傷認知行為療一同來協助PTSD患者並獲得較快速的療效。

  Zucker 等人(2009)將38位嚴重PTSD症狀的患者分派至呼吸竇性心率生理回饋訓練組(簡稱生理回饋組)與漸進式肌肉放鬆訓練組(簡稱放鬆組),分別進行四週的介入,並測量介入前與介入後的PTSD症狀、憂鬱症狀、失眠問題、藥物渴望程度,以及HRV數值。結果發現兩組在介入後相較於介入前,均顯著降低PTSD症狀與失眠問題;生理回饋組在介入後相較介入前,亦降低憂鬱症狀、藥物渴望程度,提升基準期與放鬆期的SDNN值,證實HRVB有助提高HRV指標並減少PTSD相關的臨床症狀。

  為提升PTSD患者對心理介入的接受度,減少治療的時間和成本,Schuman 與 Killian (2019)針對有PTSD的退伍軍人進行單次HRVB訓練。12位受試者隨機分派至HRVB合併腹式呼吸訓練組(簡稱HRVB組)與腹式呼吸組(diaphragmatic group, 簡稱呼吸組),HRVB組訓練內容包含腹式呼吸練習、共振呼吸頻率評估、心肺同步呼吸訓練等;呼吸組僅進行腹式呼吸練習。兩組參與者自行使用手機App (MyCalmBeat)進行居家練習,HRVB組使用共振頻率呼吸居家訓練,呼吸組使用腹式呼吸居家訓練,每日至少2次,每次10至15分鐘,持續4周。結果顯示HRVB組在治療後明顯改善PTSD症狀,但呼吸組則沒有改善趨勢;在治療後16周追蹤時,呼吸組在PTSD症狀的改善比HRVB組更多。

  然而,臨床研究發現59%的PTSD患者在接受長時間且完整的治療後,症狀仍未完全緩解(Larsen et al., 2019),且有研究指出PTSD患者有腹側迷走神經受損受損情形,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合併有憂鬱症狀。Schuman 等人(2023)將41位PTSD退伍軍人隨機分派至HRVB組與控制組,HRVB組進行3次、每周1次的HRVB訓練,內容包含共振呼吸頻率評估、HRVB訓練,以及正念訓練等,並在第一次介入後鼓勵使用手機App (Inner Balance™)來進行共振頻率呼吸居家訓練,每日至少2次,每次最少5分鐘;在第3次療程結束後仍持續練習4周(手機App共使用7周)。結果顯示HRVB組在治療後憂鬱症狀顯著降低,SDNN顯著提升,侵入性症狀有改善趨勢;但控制組則沒有顯著改善。

三、HRVB應用在PTSD的心理復原力

  有鑒於先前研究指出HRVB和認知偏誤訓練有助提升心理復原力,Pyne 等人(2019)針對426名即將上戰場的軍人以iPod分別進行HRVB、認知重新詮釋訓練,以及無介入的控制組。前兩組總訓練時間最多1小時,並鼓勵兩組軍人每周進行3次以上自主訓練。結果顯示:(1)第一次上戰場的軍人而言,從戰場上歸來3個月後,HRVB組相較控制組有較低的PTSD症狀,尤其是30歲以上的軍人;而認知重新詮釋組相較於控制組有較低的PTSD症狀,尤其是23-42歲的軍人。從戰場上歸來12個月的後續追蹤發現,僅HRVB組相較於控制組有較低的PTSD症狀,尤其是38歲以上的軍人。(2)對先前有上戰場經驗的軍人而言,從戰場上歸來3個月後,HRVB組相較於控制組有較低的PTSD症狀,尤其是45歲以上的軍人;從戰場上歸來12個月的後續追蹤可以發現,HRVB組相較控制組有較低的PTSD症狀,尤其是46歲以上的軍人;而認知重新詮釋組無論是從戰場上歸來3個月或12個月的追蹤結果,與控制組間均無顯著差異。(3)軍人對於兩種介入內容的偏好方面,結果發現兩組軍人在App使用頻率無顯著差異,但HRVB組的使用技巧高於認知重新詮釋組。因此本篇研究證實HRVB在降低PTSD症狀的效果在年長的軍人尤為顯著,軍人亦更傾向自主練習來提升自己的心理復原力。

  為了幫助軍警消人員在沒有醫療設備與HRVB儀器下,進行壓力因應評估和放鬆訓練,將治療效果類化到日常生活,進而預防PTSD。Kizakevich 等人(2019)開發一套生理回饋輔助之復原力訓練(Biofeedback-Assisted Resilience Training, BART)的App,提供標準化的復原力訓練方案,並在研究期間持續蒐集HRV生理數據與健康相關量表。首先軍警消人員先接受60至90分鐘的訓練課程,並要求參與者在家中進行1周3次的BART,主要請參與者以每分鐘5次或6次的速率進行慢呼吸,部分參與者會得到心跳的回饋,另一部分參與者僅跟隨計速器呼吸,持續6周。隨後參與者自行進行為期1年每周2次的呼吸App訓練,並在每週、每季與第12個月進行HRV測量與量表的追蹤評估,包括復原力、因應技巧、心理健康等。結果發現接受BART訓練的參與者,在壓力階段時HRV顯著下降,恢復期HRV回升,呼吸訓練時HRV最高,因此結合App與穿載裝置進行BART訓練,可提供較正確的訊號,並且可做為臨床可行的訓練方案。

四、總結

  本系列研究證實HRVB對PTSD的可行性與有效性,提升自主神經系統有助於改善和預防PTSD相關症狀,甚至在短時間即可看到效果,未來RVB應用在提升PTSD患者的身心健康是非常具有潛力的!期盼有更多大規模與大樣本的研究來證實HRVB在PTSD之療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您尚未登入,若您沒有帳號,請點此註冊,或點下方Google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