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ADHD兒童以認知行為遊戲治療與神經回饋治療效果比較

發表者:李慧芳

ADHD兒童以認知行為遊戲治療與神經回饋治療效果比較
Comparison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play therapy and neurofeedback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ADHD
李慧芳*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所博士班

研究目的:使用在ADHD兒童的非藥物治療,主要有認知行為遊戲治療,以及神經生理回饋治療,本研究主要是希望能夠了解不同的治療效果。除了探討在治療處置後的效果以外,比較腦波神經回饋組、認知行為遊戲治療的效果差異。

研究方法:採用ADHD8-12歲兒童為研究對象,分為成為三個組別:1.對照組(只有進行前後測量,期間沒有接受任何訓練);2.腦波神經回饋訓練組(NF)、3.認知行為遊戲治療組(CBPT),三組樣本都有穩定服用藥物(中樞神經興奮劑)。以前後測t檢定及效果值比較其療效的差異。

研究結果:對NF組而言,在前測與後測16週的比較情形中,CPT-III的「Detec」、「Omiss」、「Com」、「HRT」,加上「腦波注意力檢測theta/beta square」,以及干擾行為的「家長評估」達顯著差異,由效果量d值可知,「Detec」、「Omiss」、「Com」、「腦波注意力檢測theta/beta square」與「家長評估」達到高度效果量,而「HRT」介於中度效果量與高度效果量之間;對CPBT組而言,在前測與後測16週的比較情形中,CPT-III的「Detec」、「Omiss」、「Com」,加上「腦波注意力檢測theta/beta square」,以及干擾行為的「家長評估」與「教師評估」達顯著差異,另外由效果量d值可知,「Detec」、「Omiss」、「Com」、「腦波注意力檢測theta/beta square」、「家長評估」與「教師評估」皆達到高度效果量之水準。

結論:NF以及CPBT兩者都有各自不同的效果,而NF在theta/beta square有較大的改善,CBPT在干擾性行為量表上顯示有較大的改善。腦波神經回饋的訓練是否可以產生行為類化到家長或教師的期待,以及在進行腦波訓練前設定合理清楚的治療目標都是重要的工作方向,未來可考慮訓練模式的結合以產生最大的效能。

關鍵詞:ADHD、腦波神經回饋、認知行為遊戲治療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您尚未登入,若您沒有帳號,請點此註冊,或點下方Google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