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綸臨床心理師/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精神科
編者為了讓臨床工作者對生理回饋(Biofeedback)有更多的基本知識、實證證據和臨床運用技能,集結了生理和神經回饋各領域的專家和學者所撰寫的一本臨床工具用書。本書的雙主編Mark S. Schwartz和Frank Andrasik,前者曾擔任美國生理回饋認證國際聯盟(Biofeedback Certification International Alliance, BCIA)和美國應用心理生理學和生理回饋協會(Association of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 AAPB)主席、梅約診所(Mayo Clinic)榮譽員工、北佛羅里達大學心理系客座教授等職務,後者則為孟非斯大學(University of Memphis)心理系特聘教授、美國應用心理生理學和生理回饋(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期刊的主編,兩位主編均在生理回饋的研究和臨床實務有重大貢獻。
本書的內容包含了:
第一部分:生理回饋的緣由和臨床工作者可運用的資源。
第二部分:生理回饋儀器的基本原理和相關知識,包含傳統生理回饋儀器(肌肉電位、溫度、膚電)、心肺測量(cardiorespiratory measurement)、腦電圖等評估方式。
第三和四部分:生理回饋如何結合其他的介入方式,包含飲食、認知行為技巧、放鬆技巧和心肺生理回饋。
第五部分:臨床事務上常見的問題和建議,包含治療前的準備、合作度(adherence)、執行放鬆或生理回饋時常遭遇的困難、倫理議題、迷思和保險(insurance)等。
第六和七部分:生理回饋在臨床上處理的疾病和症狀、其可能的病理機制、該如何進行評估、以及生理回饋介入的策略,包含頭痛、顳下頜關節和肌肉疾病、雷諾氏症或現象、常態性高血壓、糖尿病、耳鳴、焦慮疾患、纖維肌痛症狀、大腸激躁症、氣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神經肌肉再訓練(neuromuscular reeducation)/步態訓練、腸/膀胱/骨盆底疾病。
第八部分:透過生理回饋來幫助表演藝術、運動項目達到更優異的表現。
第九部分:其他特別臨床議題,包含在兒科的運用、工作相關的肌肉骨骼疾病。
第十部分:未來發展的議題,包含癲癇、創傷性腦損傷(TBI)、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SD)、物質使用疾患、大腦與電腦的溝通等。
*本書相當適合做為生理回饋治療者的臨床參考用書,能深入理解生理回饋的基礎知識、不同疾病或臨床症狀如何使用生理回饋來進行評估和介入策略、以及實務工作可能遭遇的困難和解決建議。
Schwartz, M. S. & Andrasik, F. (2016). Biofeedback: A practitioner’s guide (4th ed).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