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投影片1

哪種類型ADHD兒童接受TBR神經回饋更有效?

文/ 徐儷瑜 臨床心理師
東吳大學心理系 副教授
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 理事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兒童期最常見的神經發展障礙症,由於其症狀特徵,ADHD兒童比其他兒童更容易共病其他心理障礙症,大約有50%的ADHD兒童共病侵擾行為障礙症、25%共病學習障礙症,第三則是共病焦慮症。

  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是ADHD兒童普遍使用的治療方式,然而藥物的副作用常是停止持續服藥的原因,神經回饋訓練則是針對ADHD兒童腦波異常而發展出的替代療法,其中以降低發呆恍神相關的Theta波、提升專注力相關的Beta波,兩者合併的TBR(Theta/Beta Ratio)訓練方案廣受採用。

  然而哪種類型ADHD兒童接受TBR神經回饋更有效?Roley-Roberts等人(2022)試圖探討此問題,他們的研究招募了142位7到10歲符合DSM-5診斷的ADHD兒童,且未服藥時腦波的Thea/Beta比值皆高於4.5,研究採取雙盲隨機分派設計,84位兒童為實驗組,接受以其自身腦波為基礎的TBR神經回饋訓練,另58位兒童為控制組,接受與其腦波無關的神經回饋訓練,兩組兒童都進行38次訓練,並在訓練前基線期、訓練結束期及訓練後13個月的追蹤期,由家長與老師評量兒童的專注力表現。142位兒童中有70%至少有一種共病,包含對立反抗症(50%)、特定焦慮症(27%)、廣泛性焦慮症(23%)、分離焦慮症(16%),進而將共病類型再分成四類:只有焦慮症(20%)、只有對立反抗症(23%)、無共病(30%)、兩類都有(27%)。

  結果發現,四種類型中,ADHD只有共病焦慮症的兒童,在接受TBR神經回饋訓練後,其注意力表現比控制組顯著差(效果量d = – 0.79),其他類型實驗組兒童在接受正式神經回饋訓練後,與控制組相比,有輕微進步(效果量d = 0.22-0.31)。在13個月的追蹤期,ADHD只有共病對立反抗症的兒童,神經回饋訓練效果則比控制組顯著高(效果量d = 0.74)。

投影片3

  此結果顯示ADHD共病焦慮症的兒童其腦波的異常可能不同於傳統的Theta波與Beta波,因此不適用TBR的訓練方案,此外也可能與此研究,ADHD共病焦慮症兒童的樣本數較少有關。但此研究也發現,TBR神經回饋訓練方案,對於ADHD共病對立反抗症的兒童,其不專注症狀的改善,具有立即甚至持續13個月的顯著效果,值得未來臨床上在執行ADHD兒童神經回訓練之參考。

  針對專業人員,可以在進行ADHD神經回饋訓練時,多納入共病的評估和考量;針對一般民眾,建議需要接受完整的醫療評估、與治療者討論適合自己孩子需求的訓練方案,以增加治療的療效。

參考文獻

  • Roley-Roberts, M.E., Pan, X., Bergman, R. et al. For Which Children with ADHD is TBR Neurofeedback Effective? Comorbidity as a Moderator.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Biofeedback (2022). https://doi.org/10.1007/s10484-022-09575-x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您尚未登入,若您沒有帳號,請點此註冊,或點下方Google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