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柯佳宜臨床心理師
鹿港基督教醫院長青院區 心理健康課
「停泊,是在不斷改變的環境中保持安全的重要一環。
船錨會沉入海底一段距離,好將船固定在一個安全的位置上,
同時能夠對海洋及海風的變化有所反應。
安全就來自牢牢嵌入的船錨以及夠長的錨鏈。
當我們停泊,就會有安全感,可以出去冒險而不用漂泊。
我們會和調節的狀態有所連結,並有機會探索周遭的世界。」
──《柔性塑造》
前言
過去我們學習運用生理回饋(biofeedback),勢必先瞭解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在人類生存適應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往我們比較多著重在交感神經系統(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和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這兩個迴路的認識,但這兩個迴路底下,其實是三條路徑有階層地在共同維護著人類的生存和安全。這三條路徑若能維持在一個和諧調節的狀態下,人類就能像停泊的船隻一樣保持安全,就算面對風浪等生存危險,也能與船錨保持連結,知道怎麼回到安全。
以下就讓我們來談談這兩個迴路和三條路徑,也就是史蒂芬‧波吉斯博士(Stephen Porges)於1990年代提出的──「多重迷走神經理論(polyvagal theory)」。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
波吉斯博士曾說:「自律神經系統不僅是成對的對立系統,更是由三個次系統構成的階層(hierarcy)系統,這個階層具有演化功能,較新的路徑會抑制較古老的路徑,當面對的壓力越大,我們就啟動越古老的系統。」接下來,就讓我們循著演化的視角,一層一層來認識各階層的內涵:
- 階層Ⅰ:背側迷走神經(dorsal vagal complex)
- 五億年前的爬蟲類動物演化出背側迷走神經,一種抑制型神經,主要通往膈下器官(如:腸道),一部分也通往心臟和支氣管。
- 當人處於安全狀態時,背側迷走神經會在背景中以不做反應的方式存在,默默負責調節我們消化系統的健康,維持基礎的生命功能。
- 當人處於防禦狀態時,背側迷走神經會採取抑制生理反應的方式作為生存策略(如:心跳過緩、呼吸中止等),我們可能出現腿軟、凍結、解離、昏厥等反應,這是一種「非主動的關閉策略」,這個狀態能避免戰逃反應觸發額外的攻擊、提升我們的疼痛閾值、讓我們無意識地挺過駭人的危險等。
- 階層Ⅱ:交感神經
- 四億年前的脊椎動物演化出交感神經,一種興奮型神經,通往身體多處器官(如:心臟、支氣管、汗腺、膀胱等)。
- 當人處於安全狀態時,交感神經同樣會在背景中工作,默默提供我們進行活動、具有精力、保持警覺等所需要的能量。
- 當人處於防禦狀態時,交感神經會採取增強生理反應的方式作為生存策略(如:加速心跳、加速呼吸、增加排汗等),我們可能出現攻擊、戰鬥、逃跑等反應,這是一種「主動的戰逃策略」,這個狀態讓我們能動員各身體器官以支援戰逃所需的能量。
- 階層Ⅲ:腹側迷走神經(ventral vagal complex)
- 兩億年前的哺乳類動物演化出腹側迷走神經,也是一種抑制型神經,主要通往膈上器官(如:心臟、支氣管),且連結的腦幹區同時也通往中耳肌、咽喉肌、顏面等頭臉部肌肉。
- 當人處於安全狀態時,腹側迷走神經會扮演安全與防禦之間的「迷走煞車」,抑制著交感神經的活性,同時留意環境中的安全線索(透過聲音、聲調、表情等),使我們能感覺到平靜與安全,能與其他哺乳類動物產生連結與溝通,並能夠去探索、去愛、去創造。
神經覺(neuroception)
那麼人體藉由什麼來決定停留在安全狀態中,或要啟動哪個階層的防禦策略呢?答案是:神經覺。波吉斯博士提出神經覺一詞,它不同於知覺(perception),在我們的意識之外工作,在背景中持續不斷地偵測安全與危險線索,神經覺會關注三種線索來源:
- 內部:內臟器官發生的事(如:心跳速率、呼吸節律、肌肉活動、消化系統活動等)。
- 外部:當下所處的環境,以及延伸到鄰近地區、國家、世界發生的事。
- 內外之間:你的神經系統和其他神經系統間發生的事(互動、體驗)。
神經覺持續在意識之外工作,也就是說,安全與危險的感覺其實是一種神經系統對環境的反應或體現,更接近一種對危險的直覺,而非意識作出的選擇或判斷。
此外,這三條路徑並非只能單獨啟動,腹側迷走神經可與其他兩條防禦路徑的神經同時被啟動,例如:腹側迷走神經+交感神經同時啟動,可能是種遊戲競賽或運動比賽的狀態;腹側迷走神經+背側迷走神經同時啟動,可能是種享受獨處而不感到孤獨的狀態。也有人說,交感神經和背側迷走神經交替啟動時,則可能是種雙相情緒障礙症發作的狀態。
結語
認識了多重迷走神經的兩個迴路和三條路徑,鼓勵大家不妨好奇地觀察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自己,在做不同事情的狀態,是啟動了哪一個階層的反應,例如:傳訊息跟朋友道早安時的安心感、趕上班打卡的心跳加速感、壓力大到精疲力盡的麻木感等。
當個體處在一個和諧調節的狀態下,我們大多具備在三條路徑中有彈性地遊走的能力。然而,有些經歷重大創傷或生命威脅而進入關閉狀態的人們,可能受困在背側迷走神經中,彷彿失去感覺安全和與他人連結的能力。下一篇就讓我們來談談,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持續滋養腹側迷走神經,以維持迷走神經系統的和諧調節狀態,若關閉了又可以如何慢慢從關閉、戰逃回到安全。
參考文獻
- 史蒂芬.波吉斯(2023):《多重迷走神經:找回安全感與身心治癒的全新途徑》(謝汝萱譯)。柿子文化。(原著出版年:2017)
- 黛比.黛娜(2024):《柔性塑造:用多重迷走神經,與創傷、焦慮和解》(洪立蓁譯)。世茂。(原著出版年: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