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04

科技助眠新突破:心跳變異生理回饋結合VR找回好睡眠!

文/ 陳彥如、蔡芷甄、張宏銘、游雅媛
指導老師/ 林宜美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組

  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無處不在,睡不好似乎成了許多人的日常。然而,睡眠品質不好不僅影響白天的專注力與情緒,長期下來還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那麼,有沒有什麼新科技可以幫助改善睡眠呢?我們將要介紹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結合心跳變異生理回饋(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 HRVB)和的創新方法來輔助睡眠。

06
(一)、心跳變異生理回饋(HRVB)改善睡眠困擾之效果

  心跳變異生理回饋是一種行為治療,透過每分鐘約4.5到6.5次的緩慢呼吸訓練,提升心跳變異,個案可由螢幕即時監測心率變化,提高自主神經系統與迷走神經系統的活性,進而促進放鬆和改善睡眠。由於癌症病程經常面臨睡眠困擾,如何利用非藥物介入來提升患者的睡眠品質,成為值得關注的議題。

  Hasuo 等人(2023)將居家短期 HRVB應用於癌症患者,研究團隊邀請 50 名癌症合併睡眠障礙的患者,會先進行一次醫院HRVB訓練,隨後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1)居家 HRVB 組:每天睡前在家進行5-30分鐘的HRVB 訓練,並持續5-7天。(2)常規醫療組:僅在醫院接受 HRVB訓練,無居家練習。兩組均會在介入前測量匹茲堡睡眠量表與HRV,介入期間會以腕動計評估客觀睡眠指標,介入後再進行一次匹茲堡睡眠量表,同時完成第二次醫院HRVB訓練,結果顯示居家 HRVB 組在介入後主觀睡眠品質、睡眠效率與睡眠時長皆顯著增加醒來次數與睡眠中斷總時間皆顯著下降。常規醫療組僅在主觀睡眠品質的部分指標有顯著改善(例如:睡眠品質、入睡困難、日間失功能)。兩組介入前後自主神經功能皆有顯著提升,例如HRV的低頻波(low frequency, LF),居家HRVB 組提升的幅度又顯著高於常規醫療組,此結果說明 HRVB 是一種有效的居家心理介入方式,能在短時間內有效提升癌症患者的睡眠品質與自主神經活性指標,可提供癌症合併睡眠困擾者之非藥物治療的新興療法。

(二)、HRVB結合沉浸式視聽刺激在改善睡眠困擾之潛力

  VR是一種以先進技術所構建的沉浸式(immersion)之虛擬環境,參與者能體驗到 360 度的逼真的高清畫面,並透過臨場感(presence)讓參與者由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體驗,融入虛擬世界,沉浸於模擬的數位世界中,打造身歷其境的感受,達到身心放鬆之效果,目前已越來越多研究結合VR與心理治療元素,做為新興的數位心理治療工具,應用在睡眠患者,協助個體緩解擔憂、反芻、負向認知,以及焦慮的負面情緒,並降低睡前的激發程度(de Zambotti et al., 2020)。Jerath 與 Beveridge(2021)也提出,結合生理回饋與 VR ,並配合參與者的呼吸型態,能創造更多元的個人化回饋媒介。

  de Zambotti 等人(2019)招募 16 位睡眠困擾(PSQI = 10.94)的女性,在睡前戴上具視聽功能的眼鏡,結合HRVB與沉浸式視聽放鬆技術,若參與者的呼吸頻率可維持在每分鐘6下,眼鏡會播放海底生物影片與古典音樂,並作為回饋媒介,降低睡前的心理與生理激發。研究結果發現,參與者在有介入的夜晚相較於沒有介入的夜晚,顯著提高入睡前的整體HRV 提高(包括:總功率、低頻波與高頻波),顯示此介入能有效降低交感神經系統的活性。此外,介入效果可以延續至睡眠期間,醒來次數以及轉換睡眠階段較少,顯示介入後可以更鞏固(consolidated)睡眠。最後,在有介入的夜晚相較於沒有介入的夜晚,參與者在睡前與睡眠期間心率都比較低。此研究採用創新的沉浸式視聽工具,有助於參與者暫時脫離當前環境的束縛,促進整體生理心理放鬆。

  Huang等人(2022)設計了一個重量較輕的VR頭戴式裝置,並結合人工智慧的虛擬實境睡眠輔助系統, 以提升個體的睡眠品質。將90名參與者隨機分為三組:僅有音樂、2D影像,以及3D沉浸式VR,VR內容以橘色色調為主,減少藍光刺激,搭配人們在日落的海邊休息的影片,測量參與者由清醒到深度睡眠所需的時間,結果發現佩戴VR均可在30分鐘進入非快速動眼期第2期,但音樂、2D影像,以及3D沉浸式VR在由清醒到深度睡眠所需的時間沒有顯著組間差異。研究者以人工智慧方法預測睡眠,結果發現Fpz-Cz與Pz-Oz的正確性分別為88.5%與86.6%。雖然參與者主觀自陳睡意增加,可以放鬆,但佩載VR入睡的舒適性仍待改善。

(三)結合 生理回饋與VR應用於失眠青少年

  不僅是成人,青少年族群也廣受失眠所苦,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失眠在青少年族群的盛行率高達 18.5%。常見的失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需要較高的遵從性與持續的參與動機,對青少年而言是一大挑戰。

  近年來,學者們開始探討虛擬實境(VR)應用於失眠患者上的效果,例如 de Zambotti 等人(2022)以沉浸式 VR 為基礎,加入引導式冥想與規律呼吸訓練(目標呼吸速率:每分鐘 6 次),期望降低失眠青少年在入睡前的生理與心理激發。研究團隊招募舊金山 42 位青少年,經臨床晤談後分為:良好睡眠組n = 22)與失眠組n = 18),每位參與者都會接受兩次非連續、對抗平衡設計的實驗:(1)介入期:以頭戴式 VR 裝置提供大自然畫面,進行引導式冥想,並搭配每分鐘 6 次的呼吸頻率;(2)控制期:由參與者自選一種安靜的活動進行放鬆,例如看電視或閱讀。每次實驗時長均為 20 分鐘,每次實驗前、中、後進行生理指標的測量,收集參與者的腦波、HRV 頻域指標與心率、皮質醇(cortisol)濃度、心血管活動、以及自陳式量表,用以評估參與者生理與心理的激發程度。同時也收集參與者對於 VR 與慢速呼吸的先前經驗與事後感受。研究結果顯示,在實驗介入期間發現:1)枕葉 α 波功率顯著減少;中央與枕葉的 σ 波,額葉、中央及枕葉的 β 波,以及枕葉的 γ 波功率顯著增加。(2)兩組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指標(LF)顯著上升,伴隨副交感神經指標(high frequency, HF)與極低頻(very low frequency, VLF)的顯著上升。而實驗介入期後發現:(1)兩組的心跳顯著下降;(2)兩組的皮質醇濃度均顯著下降。最後,在心血管系統的測試中,收縮壓(SBP)與舒張壓(DBP)的指標未達顯著差異,參與者的認知激發亦沒有顯著的變化。意即,透過沉浸式 VR 為基礎的引導式冥想與慢呼吸訓練,能有效提升青少年參與者的迷走神經系統活性,並減少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簡稱 HPA 軸)活化,減少壓力賀爾蒙的產生,進而降低個體的生理激發。

(四)、結語

  綜合研究結果顯示,結合HRVB與VR技術,對改善失眠具有相當大的潛力。不僅失眠患者,像癌症患者或學生這些需要壓力緩解的族群,都能透過VR打造的沉浸式放鬆環境獲得幫助。隨著科技不斷進步、研究不斷創新,未來有機會開發出更高效、舒適的非侵入性睡眠輔助系統,為失眠者提供一種有效、安全且經驗證的治療選擇,幫助人們迎來每一晚的安穩好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您尚未登入,若您沒有帳號,請點此註冊,或點下方Google登入。